夯实科技强国基石,加强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1-04-16  浏览:6284次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09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该段讲话明确了以青少年为重要关注对象,引导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指明了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深入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储备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顶尖科技人才,建议重视及推广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搭建科学家与有潜质的青少年科技人才之间的桥梁,形成效能高、覆盖广的系统化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科技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储蓄重要力量。

  国内外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现状

  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热议的共同话题。近年来,国际上特别重视对具有科技素养及发展潜力的青少年的教育,大力推行培养科技类人才的相关政策与实践。区别于全体学生的科学与技术素养的培养,多个国家提倡并践行科技拔尖人才的体系化选拔和个性化培养。基于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美国、英国、俄罗斯、以色列、乌克兰等国家已形成了系统化的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在青少年阶段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收获颇多成效。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逐步成为各国科技实力提升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的具体培养模式虽依国情不同存在差异,但国际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具有的共性也十分鲜明突出——强调提供青少年在科学家指导下体验真实、完整的科学探究经历,搭建让有科技拔尖潜质的青少年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平台。在科学家指导青少年进行真实科学探究培养模式的推动下,各国均设立了与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相关的竞赛类和活动类项目,并在本国内亦或世界范围广泛推广实施。例如由美国科学与大众协会(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组织的科学天才竞赛(Science Talent Search, STS),提供了美国中学生在成熟研究人员指导下进行独立研究的机会。参与过该竞赛的多数青少年在其后期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章、麦克阿瑟奖学金和许多其它世界级的荣誉。类似项目的成功使得各国愈发重视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意识到其在科技强国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并持续推广、发展、完善以进一步形成更为有效的培养模式。

  我国近年来也开展了多项以科学家指导青少年进行真实科学探究为主要模式的科技拔尖后备人才教育活动。例如,中国科协英才计划、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翱翔计划、重庆市青少年创新学院雏鹰计划和陕西省教育厅春笋计划等活动类项目于近十余年间陆续开展,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再如中国科协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等竞赛类活动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旨在发现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学生,鼓励他们选择学习科学技术专业、未来投身科学研究事业。以上项目的大规模实施开启了我国科技拔尖人才的储备工作,并为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开辟了新模式。

    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问题剖析

  近年来,我国开始逐步重视基础教育阶段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拔尖人才早期培养体系,但与建设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对科技拔尖人才早期培养的重视程度、影响广度、实施力度和培养效果仍与西方国家存在显著不足。

  第一,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概念内涵有待明确。纵观我国现有科技拔尖人才培养项目,还未能明晰青少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的内涵与外延,各个活动的培养目标在学段的划分方面并不清晰,实践工作需要考虑人才成长过程的系统性。从研究层面来看,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内涵界定需要长期的跟踪研究,探究具有特殊科技潜能的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分析影响其成长成才的关键特质,才能够对科技拔尖人才的标准进行精准定位;从实践层面来看,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从世界发达国家的青少年拔尖人才培养的演变趋势来看,经历了从单一关注学生智力到同时关注学生智力、创造力和情感的综合素质,拔尖人才的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丰富与发展。因此,关于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如何界定的问题,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学界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二,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方式有待优化。一般来看,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分别为选才、育才与鉴才。系统化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应包含明确、可比较的选才标准,清晰、可推广的育才方式,和统一、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且在各个环节中体现科学教育的重要特征和国际趋势。但反观我国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现有项目,在选拔阶段多以评定综合或科学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其它科学潜力特质的关注;在育才阶段以青少年独立完成科学研究为衡量标准,缺乏在组织机构层面细致的过程性指导,特别是培养过程中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科学相关的非认知因素;在评价阶段多以评定学生的科学探究项目完成情况为主要指标,缺乏对学生多维度的科学素养和过程性体验的评价。因此,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选才、育才和评价环节的实践均需要进一步优化,需借鉴国际成功案例和先进的科学教育研究成果提升质量。

  第三,社会各界对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关注度、支持度亟待提升。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学校和政府的责任,更是有待整个社会凝心聚力共同完成的重大工程,需要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构建有利于其成长的教育和社会生态。但反观我国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现有项目,一方面覆盖程度不够广泛,另一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充分。从覆盖程度方面看,除有限的几个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项目面向全国推广,其余项目均由地方推广且仅面向该区域的青少年开放。并且面向全国推广的项目,其参与的区域、机构、高校、中小学数量也非常有限;从支持力度方面看,我国目前只有少数地方政府提供经费、人员、出台保障机制支持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仅有少数科学家参与科学教育,科学家在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还并未明确体现;少有企业和相关机构为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群体提供深度学习与提升的平台,他们也并未与中小学、高校在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中达成合作。以上均表明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关注度、支持度的问题亟待提高。

  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政策建议

  第一,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加强对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战略布局。为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需要长时期、持续性、高质量的教育投入。为达到该目标,需要从国家层面对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加以重视,将其提升至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地位。其一,建议从国家政策层面强化对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重视程度。包括:制定面向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项计划,将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列入我国教育部和科技部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对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为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保障。其二,设置专门的机构引导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包括: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设立面向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机构,引导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贯彻落实;在高校、科技场馆等社会机构为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设置专项部门,负责本单位科技拔尖人才工作的开展。其三,从各省、市、县、校多个维度推动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建立面向省、市、县、校的多级联动机制,将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贯彻落实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推动各级教育部门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实际工作的开展。

  第二,成立专门研究团队探究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国际众多知名学者提出了多个理论模型从不同维度对拔尖人才进行了界定,但是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应具有其独特特质,相关理论还未有研究。需成立相关研究团队和跨学科平台对科技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结合拔尖人才现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为后续相关实践的开展指明方向。其一,汇聚国内众多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明确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选拔标准。需要汇集跨学科专家从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等研究视角制定面向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关键特质的测评指标,进而为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其二,凝集脑与认知神经专家学者研究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个体特质和成长规律。探究影响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认知神经机制,是现阶段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学者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从生理层面研究大脑结构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能够为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选拔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其三,成立面向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学科教学团队,制定面向个体的个性化培养体系。面向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制定是影响其创造力发挥的核心要素,在智能教育和学习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更加强调对于学生潜在特质的发现和利用,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学生在认知方面的突出潜质,并为其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学习路径,将在极大程度上促进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快速成长。

  第三,建立基于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的贯通式培养模式。在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政府层面主要通过政策引导、机构设置、经费划拨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参与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工作,并对相关计划的实施结果加以评价;高校作为地方教育资源和智力资源的重要提供方,一方面承担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教师的选拔,通过青年科学家群体的建设为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在很大程度上为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所,引导学生参与到高校的科研项目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提升科学探究的精神;企业作为尖端技术的研发者,能够为青少年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见习、实习和参观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国际前沿的科技成果,掌握目前尖端科技领域的发展瓶颈,帮助学生更加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层面一方面能够通过举办科技节、科技竞赛、科技俱乐部吸引学生参与到相关科学探究活动,为科技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一些社会机构的支持为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场所,对学校层面的科技拔尖人才培养进行补充。

  第四,构建系统化的科技拔尖人才教师的选拔和培训机制。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教师的选拔向来是拔尖人才培养领域的关键问题。对于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教师的选拔,一方面要重视教师本身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也要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尤其是态度与情感方面,全面评估教师是否适合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其一,强化对于教师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测评,以衡量其是否具备指导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资质。我国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教师的选拔旨在培养在科技领域具有突出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培养其在科学探究精神,帮助其在科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因此,对于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教师的选拔需要更加强调其在科技领域的基本知识、能力、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测评,以此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其二,重视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全面评估教师是否适合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于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的培养与传统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显著差别,青少年由于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尚未成熟,即便在智力、创造力方面优于同龄人,其还是不能按照传统教育中的学生群体加以对待。因此,需要强化对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教师综合素质的考察,强调教师的情感、态度和因材施教方面的综合素质,帮助青少年科技拔尖人才得到适宜、良好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青少中心委托课题)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