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豆不能代替抗糖药

发布时间:2018-03-30  浏览:3715次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降糖药也是越来越常见,几乎家家都有一些。多了,便可能出错。最近,就有媒体报道,一个小男孩,不知道是出于好奇,还是不小心看错,误服了奶奶的降糖药。幸亏警察接力、医生们及时救治,才没有出现严重后果。[1]

image001

  降糖药(图片来源:99.com.cn)

那么,降糖药为什么会对健康人产生影响呢?

  这要从血糖代谢开始说起。

  所谓血糖,就是血液里的糖。从根源上,人体内所有的糖,都来源于食物。不过,当食物中的糖类进入血液以后,很快会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减少。或者被人体各大组织利用,或者被输送到肝脏,变成肝糖原,或者被转化为脂肪酸,存储在脂肪组织内。反过来,如果长期禁食,肝糖原就会分解、脂肪也会转化为糖类,供各大组织取用。在这个过程中,胰岛素同样扮演了监督者角色。适当遏制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组织的转化,避免血糖水平过高。

image002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可以看出,血糖的来源不止一条,去路也不止一个;而胰岛素,既可以减少血糖的来源,又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2]倘若胰岛素功能受阻,会引起两个结果。一个是空腹(禁食8~14小时后)血糖过高,一个是进食以后,血糖飙升、迟迟降不到正常水平。前者,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糖尿病,后者,会对血管造成伤害,而大血管病变,恰恰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3]

image004

  糖尿病诊断标注[4]

  也是因为胰岛素的特殊的地位,所有抗糖药,都是围绕着胰岛素发挥作用的。临床上常用的口服抗糖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比如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药物。[5]它并不直接对胰岛素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减少肝糖原分解、抑制胰高血糖素(升血糖激素)释放,间接、辅助胰岛素。长期来看,因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葡萄糖在肠内的吸收,所以,它可以缓慢降低患者的体重,全面性地改善代谢情况。[6]

  第二类,是直接作用于胰岛素的,比如磺酰脲类。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合成的,合成以后不会马上分泌,而是“关押”在细胞内,适时而动,等需要的时候再释放。磺酰脲类可以“打开牢门”——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提升人体内的胰岛素浓度,同时,增加胰岛素与靶组织的结合能力。

image006

  胰岛素(图片来源:en.wikipedia.org)

  因此,这类药物有两个特点:第一,对1型糖尿病患者无效,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存在病变,没有办法合成胰岛素;第二,它可以对正常人产生作用、降低正常人的血糖水平。[7]

  正是因为这样,这类药物有引起低血糖的风险。

  有的读者可能要问了:“既然降糖药这么危险,能不能不吃降糖药呢,吃点绿豆之类?”

  ——绝对不行!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一切降糖药都是围绕胰岛素来的。绿豆,说穿了就是一种食物。虽然营养价值不错,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纤维素和多种矿物质等[8],但是,这些成分,对于胰岛素,没有什么影响。既不能间接辅助,也不能直接促进。用绿豆代替药物,是十分不明智的,甚至可能引起生命危险。

  不过,豆类有一个长处,它们对餐后血糖的影响比较小。有研究指出,吃赤小豆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波动最小,绿豆次之,不过,还是比馒头强。[9]换句话说,虽然豆类没办法治疗糖尿病,但是,适当用豆类取代精米、白面,可以避免餐后血糖飙升,减少对心血管的伤害,提高预期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image008

  各种食物的餐后血糖[9]

参考文献

  [1] 男童误服奶奶降糖药 民警医生接力救人转... 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 微博[EB/OL]. [2018-03-12]. https://weibo.com/1642512402/G6V23hCPd?ref=collection&type=comment.

  [2] 朱大年. 生理学[M]. 人民卫生, 2008.

  [3] Guideline for management of postmeal glucose in diabetes[J].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 2014, 103(2): 256–268.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 年版)[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2011, 3(6): 54–109.

  [5] QASEEM A, BARRY M J, HUMPHREY L L等. Oral Pharmacologic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7, 166(4): 279–290.

  [6] 陈欢欢, 周红文, 刘超. 二甲双胍新降糖机制及其降糖以外作用[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3): 276–278.

  [7] 杨宝峰. 药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8] 庄艳, 陈剑. 绿豆的营养价值及综合利用[J]. 杂粮作物, 2009, 29(6): 418–419.

  [9] 王彤, 何志谦, 梁奕铨等. 眉豆,绿豆及赤小豆对餐后血糖影响的研究[J]. 食品科学, 2001, 22(5): 74–76.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