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脸盲症”?能治愈吗?

发布时间:2018-05-21  浏览:7612次  

  本文专家:田靖博士,原成都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治医师

  本文审稿:陈海旭博士,副研究员,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老年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老年医学研究所

  近日,范冰冰参加戛纳电影节时,在机场有外国粉丝拿出了李冰冰照片给范冰冰签名。当时的画面,十分尴尬。

  

  事实上,范冰冰和李冰冰不仅仅名字只差一个字,她们俩长的确实挺像,我们国人很容易能分辨的清谁是谁,但是外国人却容易认错。

  

  很多人表示,自己也有很严重的脸盲症,感觉外国友人都长一个样子,分不清谁是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到底是不是脸盲症的?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聊一聊!

  为啥看外国人都长得一样?

  其实,外国友人看我们同样会有这种感觉,感觉我们长得都一样。其实这是一种人种之间认知的缺失导致的效应,心理学上称之跨种族效应。

  面孔识别中的跨种族效应(crossr-race effect)是指人们对于本种族人面孔的识别和记忆成绩要好于对外种族人面孔的识别和记忆。认知和社会心理学近三十年来对跨种族效应的一系列研究证明了跨种族效应的存在和其强大的影响。

  目前关于跨种族效应产生的原因各个理论都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解释,但是尚无定论。

  什么是“脸盲症”?

  认知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当人脑中这一信息搜集、处理和加工的过程受到阻碍,人们对记忆、语言、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的判断就会出现偏差,造成认知功能的障碍。

  

  “脸盲症”是一种专门针对面部识别的认知识别障碍,但是不同的人表现的性质和程度会有所不同。

  “脸盲症”是怎么形成的?

  一、外伤因素造成的脸盲症--获得型“脸盲症”

  获得型“脸盲症” 主要在成年人中发生,可由枕下区、梭状回或颞叶前皮质等部位的损伤造成。又进一步分为感知型(apperceptive)“脸盲症”和关联型(associative) “脸盲症”。

  (1)感知型脸盲症:感知型“脸盲症”不能识别熟人和陌生人的脸部特征,不能分辨面部所表达的情绪等,但是可以根据服饰、步态、发色、肤色、身形以及嗓音等线索来识别个人。

  

  (2)关联型“脸盲症”:关联型“脸盲症”可以区分照片上不同人的脸部差别,并且可以根据脸部特点辨认对方的性别和年龄,但是不能进一步关联出此人的年龄、职业以及最后一次会面时间等信息。

  二、发展型“脸盲症”--与遗传相关

  发展型“脸盲症”是持续终生的,患者无法识别熟人或陌生人的脸部,在儿童早期就很明显,非脑外伤引起,具有一定遗传倾向。

  此类“脸盲症”大约占美国人口的2.5%,产生机制还不得而知,但是与一些疾病发生可能相关,如非语言学习障碍、阿尔兹海默病或自闭症患者一部分也同时患有发展型“脸盲症”。

  

  如何判断是否是“脸盲症”?

  目前为止没有很好的神经科学手段来诊断“脸盲症”。虽然发明了各种基于面部识别的评价方法来测试“脸盲症”,但在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没有很好的效果。相对来说,一些基于电脑程序开发的问卷测试可能对于识别“脸盲症”患者更加有效些。

  

  大多数研究者同意面部识别过程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整体识别不包含对如眼、鼻、口等局部信息的详细识别,更倾向于将脸部视为一个整体。在“脸盲症”患者中,这种整体识别的功能丧失,他们能够识别空间布局和脸部特点,但是不能够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处理。

  “脸盲症”是否能治愈?

  脸盲症矫正通常是通过对面部细节的逐个识别,或借助其他特征如服饰、步态、发色、肤色、身形以及嗓音等特点加以辨认,但不能取得有效的长期效果。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