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内伤”的土豆

发布时间:2019-06-26  浏览:2512次  

去菜市场买菜时,我们常常被土豆的外观欺骗,有些土豆表面上完整无暇,可削了皮之后就露出了褐黑色坏斑。当把所有的坏斑都削去后,正常的部分也就所剩无几了。这种土豆就像是受了“内伤”一样,从外表上根本无法观察出好坏,无论怎么挑选,都没法完全避免坏土豆。那到底土豆是怎么受的“内伤”呢?

  

 

  其实,这个问题出在土豆的包装运输上。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土豆在装车运输时数量都比较多,人们在装车过程中操作速度会较快,因此难免会造成土豆间的相互碰撞。再则,就是被压在底层的土豆承受的重量是最大的,同时,当汽车运输过程中经过颠簸不平的路段时,更会增加这些土豆所受到的压力,“内伤”便如此形成了。

  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土豆在装车运输时受到的外部压力为什么没有让其外观优先损坏,反而是先伤到了其内部呢?从本质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接触问题。当材料承受的最大剪应力达到一定限值,材料便会发生屈服,也就是破坏。两个弹性球体在受力情况下相互接触时,接触面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面。并且在球体上,最大剪应力的位置不在接触面上,而在距接触面一定距离的深层位置。虽然土豆的形状和规则球体有差异,但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便是外表完好无损的土豆却“内伤”严重的原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与接触问题有关的现象。例如在擀面过程中,就是让面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当面块较大时采用粗擀仗,接触面较大,内部有效受力;而面块较小时采用细擀仗,接触面较小,省力高效。再比如,马路上常见的压路机,其前部的滚轮直径将近一米多,而且滚轮的重量也很大。这一方面是为了增加滚轮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是让路面处于高压状态,使得最大剪应力发生在下部深层位置,如此形成的道路其表面和内部都会比较结实。还有在古装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衙门用很粗大的板子处刑,因为这样才能造成真正的“内伤”,甚至伤其筋骨。

  为了避免土豆受到“内伤”,应该尽量避免大量土豆堆放以及运输过程中的颠簸,可以用泡沫板将土豆隔开,也可以用小容量的矮木箱盛装小数量的土豆。只有从源头上解决土豆的接触问题,才能让人们吃到外观品质俱佳的好土豆。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