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陈锡联:要当好人民公仆

发布时间:2020-09-14  浏览:1361次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开国上将陈锡联戎马一生,以善打硬仗、恶仗、险仗著称,被人们誉为当代“赵子龙”。解放后,陈锡联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炮兵司令员兼炮学院院长,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他勤政为民,廉洁自律,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不朽功勋。但陈锡联很少向人讲述自己的功劳,许多往事鲜为人知。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担任中共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一天,陈锡联轻车简从,来到南岸李家沱的沙市纱厂。在细纱车间,陈锡联详细询问了纱支生产情况,查看工人工作宿舍和澡堂,最后来到工人饭堂,查看清洁卫生和饭菜情况。此时已到中午,陈锡联告诉负责人:“给我们借几双碗筷来,就在这里尝尝工人的口味吧!”吃完午饭,陈锡联让警卫员去结算了伙食账,然后向工厂大门走去。

  等候在门口的经理、厂长一拥而上,拦住陈市长一行:“我们准备了便餐,请市长赏光。”原来,这个厂是抗战时期内迁的一家私营工厂,经理叫肖松立,是一个资本家,他听说市长要来厂视察,特意办了两桌丰盛的酒席,还摆上高级糖果和名牌香烟。陈锡联说,“我们饱餐了工人的饭菜,味道挺好嘛!我们还要赶回市里开会,只好辞谢了。”说罢便登车驶去。路上,陈锡联教育身边工作人员:“解放了,以后你们要当好人民公仆,千万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1950年初,重庆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出了一批军事代表,去接管国营工矿企业、政府机构和文教事业单位。一位派驻原中央医院的军事代表,觉得进了大城市,生活上应该讲究一点,于是到职不久,就利用军代表的权力,以私人名义向该医院借了公款40块银元、10万元人民币(旧币),购置温水瓶等私人用品。这件事情反映到市委,并经过查证属实。陈锡联指出:“该同志擅自动用公款,目无组织纪律,贪图个人享乐,严重破坏了我党我军艰苦朴素与廉洁奉公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后经市委决定,并呈请中共西南局批准,给这位同志以“当众警告及撤销军代表职务的处分,并在市委党刊上公布之”。

  重庆解放时,游荡在全市的乞丐就有1000多名,他们白天要饭要钱,晚上经常作案犯罪,严重影响了市容和治安。陈锡联决定对这些人收容教育,改造他们重新做人。在收容所,陈锡联亲自去讲课,说明党的政策,做教育感化工作。还安排工作人员给乞丐理发、洗澡、检查身体、治疗病痛。相关部门不仅发给他们新衣服穿,还带领他们参加劳动和政治学习。

  成渝铁路开工兴建时,陈锡联就把这批人有组织地运到工地修铁路,并按劳发工资。一次,陈锡联到工地去看望他们,一位乞丐当即跪在陈锡联面前说:“感谢陈市长,感谢陈青天!”陈锡联扶起那位乞丐说:“不要感谢我,要感谢共产党!”

  全国解放前夕,陈锡联回到湖北麻城老家,找到了他63岁的老母亲。自从陈锡联悄悄离家走出当红军,母子俩已有20年未相见。老太太抓住儿子的手,只是在流泪。原来,儿子走后,老太太经常靠乞讨为生,差点病死在道上。因为是红军家属,陈锡联家中两个叔叔被残害。陈锡联出任重庆市市长后,想把母亲带在身边照看,母亲说:“你们城市的垸子(村子)太大了,我过不惯,你好好地工作,不要挂念我。”

  1953年,陈母病危。接到消息后,陈锡联放下手中的工作,急忙奔往故乡红安。在低矮的房间里,老母亲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陈锡联双膝跪在母亲的病床前,涕泪满面地拉着母亲的双手:“娘!”母亲看了一眼远道而来的儿子,安详地闭上眼睛。

  陈锡联从严治家,从不为子女的事向组织上开口。1982年4月,时任空军飞行员的二子在执行任务中遇难,时年32岁。事后,所在部队领导见到陈锡联,神情惶惶。陈锡联则平静地说:“你们不要太难过,战争年代有牺牲,和平年代也会有牺牲的。家里的工作我来做,你们放心。”

  陈再强是陈锡联的长子,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被陈锡联“安排”到部队基层,从战士和班、排、连长干起。三子陈再方16岁参军,陈锡联要求他到最艰苦的地方,从野战部队的连队干起。(徐伯黎)

相关新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