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大医生】大型医学科普(三)王爱华主任医师讲《小儿夏季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
小儿夏季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你关注大健康。我是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科主任医师王爱华,从事儿科临床工作近40年了。今天我给大家谈谈小儿夏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首先讲讲常见病的防治。
一、发热
发热在儿科是最常见的一个症状,一般家长只要遇到小孩发热都比较慌,在这里,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发热。用一支普通的水银体温计在腋下测5分钟,T≥37.4C叫发热。如果在以下,都不叫发热。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发热是以这个为标准的。在夏天,由于外界温度升高(38-39度),小儿时期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成熟,对温度的调节功能还不像成人那么完善,所以,夏天的体温会稍高一些,但一般在37.5度以下。
二、中暑
小儿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烈日直射下活动时间较长,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衡,水盐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损伤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温升高、面色潮红或苍白、皮肤灼热或湿冷,呼吸急促、脉搏细弱而快。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中暑。处理的方法要先把孩子放到凉快通风的地方,可以用凉毛巾敷头部,不要敷前胸部和腹部,喂一些温开水,可以适当加少量盐,配成淡盐水,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好转可以休息,继续补水;如果状态不好,要及时送医院补液治疗。
预防:随天气变化合理增减衣服,轻薄吸汗的棉质衣物较好;鼓励孩子多喝温开水,可以饮用少量淡盐水补充体内因出汗而流失的电解质;外出玩耍要避开正午前后2小时。注意戴防晒帽,穿防晒衣。
三、感冒
夏天因为热,多数家庭会开空调,孩子在外边热、出汗多,毛孔开放,回到家进到空调屋温度下降,毛孔收缩,由于自身机体防御功能不完善,所以很容易被感染或重复感染,在人多的场所也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夏季的伤风感冒常伴随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乏力、发热等等症状。
预防:室内要保持通风、保证空气新鲜流通、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地方,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注意保证睡眠和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四、空调病
由于空调导致室内外温差大、忽冷忽热、房间密闭空气不流通,容易让人产生不适。如果孩子出现疲倦、烦躁、头晕、胃肠不适、注意力难集中等症状,当心,孩子得了空调病。
预防:一般将空调的温度设定在25~27度比较合适,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在空调房里也要注意给孩子穿衣合适,勤通风换气,保证室内外空气的流通,开启空调后1~3小时关机,打开窗户透气,确保空气质量新鲜。由于空调容易滋生病菌,也要定期清洁,消毒。
五、皮肤病
夏季蚊虫肆虐,而孩子们的皮肤又过于娇嫩,极其容易被蚊虫叮咬,留下的包包不仅红肿而且奇痒无比,很多孩子都忍不住会去抓挠,皮肤抓破后又容易被感染发炎变得更严重。夏天孩子出汗多,很容易长痱子、疖子、或脓包疮,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还可以引发败血症。例如,去年夏天,有2个婴儿被毒蚊虫叮咬后,整个脚连同小腿都肿胀乌青,我都收入院静脉输入抗生素1周才治愈。
预防:针对蚊虫叮咬,可以备好花露水、风油精、或驱蚊水可以止痒消肿,但要防止孩子用手抓挠,以免进入眼睛引起刺激性红眼。驱蚊尽量不要用蚊香或电蚊香,会对孩子的呼吸道和皮肤黏膜产生危害。夏天带孩子出来到公园散步或带孩子去山里避暑,尽量不要孩子靠近草坪茂密以及有水的地方,减少蚊虫接触,吃饭时鼓励孩子喝绿豆汤,冬瓜汤,吃些苦瓜等清热降火的菜。
六、胃肠病
夏季气温高,细菌繁殖快,各种食物、水以及物品都容易被细菌侵犯,再加上小孩子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夏季胃酸分泌原本就少,很容易发生腹泻、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食物中毒等问题。如果呕吐、腹泻次数多,很容易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导致一系列症状发生。消化不良表现为厌食、饮食不化、腹满胀痛、呕吐、大便腥臭等。因此,这类疾病不容小觑。
预防:牢记“病从口入”,把好吃东西这一关。夏季饮食卫生更要严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应以清淡为主,尤其是爱吃肉的孩子,家长更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鼓励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贪吃冷饮,每餐不要吃得过饱,注意不吃街边摊贩三无食品,注意看包装袋,不吃过期食品,当日食物当日吃,不吃剩菜剩饭,冰箱里拿出的食物要加热后再吃。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讲卫生。
七、呼吸道疾病
由于夏季天气闷热,气压低,许多幼儿会出现食欲差、消化酶分泌减少、,机体自我保护能力下降。酷暑时空调室内外温差大造成机体周围温度等环境经常发生骤变,也是容易造成抵抗力差的幼儿多发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目前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
1、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红肿化脓。可以门诊服药治疗。
2、咽炎:咽部充血水肿、疼痛、进食困难、流口水、哭闹不安。可以门诊服药治疗。如果是疱疹性咽峡炎,因为感染的病原是柯萨奇病毒,和手足口病是一类病源,要带孩子到医院请儿科专业医生诊治。
3、急性喉炎;会出现喉鸣、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要紧急到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喉梗阻窒息死亡。
4、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痰多。严重频繁地咳嗽会胸痛。轻症可以在门诊服药治疗,重症要到医院住院治疗。近期,学龄儿童患大叶性肺炎较多,如果持续发热3天以上,咳嗽越来越加重频繁要到医院找儿科医生诊治,首先要拍一张胸片了解是否得了肺炎。
预防: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注意多饮开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C增加抵抗力。
接下来谈谈夏季儿童常见的传染病防治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大家比较熟悉,是常见多发的婴幼儿时期的传染病。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5~7月份是高发期,全年都有散发。
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儿发病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溃疡时疼痛明显,臀部也会出现红疹,多数会伴有发热。如果出现有咳嗽、流涕、食欲不好、恶心、呕吐和头痛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确诊,是否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重症,因为手足口病可以合并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的病原:肠道病毒共有72型,包括脊灰病毒、艾柯病毒、柯莎奇病毒、EV68—72等.能引起手足口病的有20多型。最常见的是COXA16和EV71型。临床上总有人问,我家孩子打了手足口病疫苗,为什么还会得病,原因在此。只要是传染病就有传染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人,经过粪便排毒、咽部排毒,主要的传播途径:人与人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具、玩具、餐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可以经口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常造成流行。也可以医源性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3岁组发病率最高,<4岁发病率85%~95%。手足口病的诊断不难,关键是区分轻症和重症,轻症可以是自限性疾病,大约1周时间自行好转,如果症状明显也可以口服抗病毒的药物,常用的有蒲地蓝口服液、蓝芩口服液,如果疱疹破溃还可以加服阿奇霉素,一般4~5天症状可以消失,但如果是重症如出现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特别1岁左右的出现肢体抖动或震颤、无力、惊厥要考虑合并了脑炎脑膜炎;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呼吸节律不正、口吐白沫、或红粉色泡沫、肺部湿性啰音,要考虑神经源性肺水肿;如果出现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肢端发绀、出冷汗、心率慢或快、血压升高或降低要考虑循环衰竭,必须即刻呼叫120,送有条件的医院抢救治疗。
预防: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打疫苗。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染源就是要隔离病人、避免接触患者是首位。
二、细菌性痢疾
夏天,瓜果多,天气热,细菌繁殖快,苍蝇蚊子多,容易传染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各年龄组小儿均易感,多见于≥3岁儿童。夏秋季多发。常见的症状以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临床特点。本病可以分为4种类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腹泻、大便脓血或黏液,伴有阵发性腹痛,里急后重。
2、非典型菌痢:不发热或只有低热,无中毒症状,轻度腹泻,粪便中只有粘液无脓血,只有大便培养阳性才能确诊。
3、慢性菌痢:急性菌痢超过2周为迁延性痢疾,超过2月为慢性菌痢,多见于急性菌痢未得到有效治疗,或者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的小儿。
4、中毒性痢疾:是菌痢的一种严重类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高热可达39-40度,伴全身中毒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很快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它分为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混合型,上述2型或3型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由于全身严重的微循环衰竭,组织缺氧缺血严重,极易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大便性状,大便常规化验、大便培养、血常规的化验,一般明确诊断不难。但要注意鉴别高热惊厥、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治疗:首先要隔离、卧床休息、半流质易消化饮食。其次是支持和对症治疗。主要的是抗菌药物治疗。对于中毒性痢疾降温止惊、抗休克、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还要注重抗菌药治疗。对于中毒性菌痢的抢救治疗是必须要分秒必争,精准用药。
预防:做好个人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水果蔬菜要新鲜,洗干净、碗筷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剩饭菜不给小孩子吃,防止苍蝇叮爬食物,得病后要及时治疗。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
本病简称乙脑,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子传播,属于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临床表现有:起病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重型患者病后常遗留后遗症。
乙脑典型病例可以分为:初期、极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个阶段。
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史(7~9月份多见,年龄<10岁)、典型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呕吐、嗜睡;重症可有昏迷或狂躁、抽搐、吞咽困难、呛咳、呼吸衰竭等)、实验室检查(查血、尿、脑脊液等)。
治疗:
1、患者必须住院治疗,病室应有防蚊、降温设备、安静、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细心护理,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
2、对症治疗:高热的处理,惊厥的处理,呼吸衰竭处理,循环衰竭的处理。
3、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4、静脉丙种球蛋白的应用
预防:
1、避免蚊虫叮咬:很多种方法,使用蚊帐、驱蚊水等。
2、及时接种乙脑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
王爱华
——2021.7.4
专家简介:王爱华,新乡市医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顾问,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原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 新乡市科协“科普惠民进万家” 活动拉开帷幕 2024-07-11
- 新乡市科协开展科普惠民进乡村活动 2024-04-10
- 弘扬科学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 ——新乡市科普专家走进乡村学校 2024-09-29
- 省科协赴新乡调研科技志愿服务工作 2024-09-26
- 新乡市科协助力食品安全 携手共筑健康防线 2024-09-26
- 新乡市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技协联合行动 2024-09-24
- 2024年新乡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正式启动 2024-09-20
- 新乡市科协开展“感恩吾师 情满夕阳” 银龄助老活动 2024-09-10
- 省首席科普专家李贞霞在封丘县开展科技服务 2024-09-06
- 封丘县开展首席科普专家进乡村科普宣讲活动 2024-09-02
豫公网安备 41070202000552号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