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次旦央吉:架起从黑暗到光明的桥梁

发布时间:2020-12-28  浏览:5022次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紫外线照射异常强烈,这也导致当地百姓眼部疾病高发,尤其是白内障。可大量农牧民并不知道白内障可以医治。

为帮助患者重归清晰、重获光明,西藏自治区藏医院(以下简称藏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次旦央吉带领医务人员多次赶赴偏远山村,为农牧民实施白内障手术4884例。作为西藏眼科研究领域学科带头人,仅白内障一项手术次旦央吉就亲自参与完成了3万余例,病人复明率达99%。

次旦央吉在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现场

当得知获评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时,次旦央吉连连问着“是不是通知错了?”而事实上,对很多藏族百姓来说,她早就是他们心中的“最美医生”了。

复明的双眼是前行的动力

出身藏医世家,次旦央吉自小就立志投身藏医药事业,仿佛这就是他与生俱来的使命。1988年,次旦央吉毕业于西藏自治区藏医学校,被分配到自治区藏医院外科工作,正式开启了从医道路。

为老百姓检查眼睛

“在老乡的生活里,没有光明的世界才是最可怕的,也是最悲惨的。我们必须努力工作,让更多患者早一天见到光明”,次旦央吉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昌都市,林芝市,那区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次旦央吉几乎跑遍了整个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巡诊行程达18万公里。

山路崎岖,气候恶劣,都不算坎坷;长期生活、行医条件艰苦,引起的贫血、心脏病,不过是蹉跎。次旦央吉在日记中写道:“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只有战胜不了困难的人。”

对次旦央吉而言,最好的慰藉,就是患者的康复。

2001年秋天,次旦央吉和医疗团队在青海省玉树州巡回手术诊治时,遇到一位不足半岁的小患者。他从生下来,双眼就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如果不尽早手术,孩子会成为弱视乃至永久性失明。

在得到孩子家长的理解和同意后,次旦央吉给小患者实施了双眼白内障抽吸术。仅过了一天,当次旦央吉用手电筒对着孩子的眼睛时,他竟挥舞着小手想要抓住光源。那一刻,病房里传来了阵阵惊叹声和掌声。

一声声“恩吉啦,吐几切(医生,谢谢啦)”发自肺腑,一双双复明的眼睛璨若星河,这就是次旦央吉和同仁们前行的动力。

投身科普,为脱贫攻坚助力

小医治病,大医治人。医术日渐成熟的次旦央吉发现,阻碍当地百姓获得健康的不仅仅是疾病本身,而是他们对医学的认知。

1999年,一位病人的出现令次旦央吉印象深刻。

那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儿孙搀扶下前来就诊。经检查,老人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已经多年看不见东西,因为听说同村的病友经次旦央吉手术治疗恢复了视力,才得知这个病是可以医治的。

次旦央吉意识到,作为贫困地区的医生,服务对象多为农牧民,他们的医疗知识极度匮乏,因此,基础的疾病科普非常重要。

到社会为居民做检查

2000年前后,西藏自治区展开了全区眼病普查工作,次旦央吉积极参与其中,先后赴山南地区、那曲、林芝等地实地了解掌握情况,为全面掌握藏区白内障形成的原因和人数提供详细资料。

与当地百姓在一起

为了扩大科普受惠群众范围,自2007年起,次旦央吉每周在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道开设眼科疾病治疗与防治专题讲座。

“为什么要去电台?因为藏民很多是游牧民,收音机即使在很偏远的地方也能接收到信号。而且我用的是藏语,老百姓也更容易理解:什么是白内障、如何治疗、青少年眼科疾病防控的重要性等等。”

次旦央吉说:“在多方努力下,老百姓对于眼科疾病的认知明显增加,很多人从认为不需要、不用治,到了解了手术并没有太大痛苦且能减轻家庭负担,于是选择主动求诊。”

疾病往往跟贫穷共生共存,由于百姓意识上的转变,也为解决他们因病致贫和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说起这些变化,次旦央吉整个人都轻快了起来。

守正创新,推进藏医药现代化发展

2015年,次旦央吉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她被正式聘为传承藏医药口述经验项目专家。

“事实上,早在1600多年前,藏医就已经有了白内障振波手术。但我们不能停留在那里,必须要发展”,次旦央吉说道。

为了持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积累新经验,1997年至2007年,次旦央吉先后4次到尼泊尔眼科中心进修,2010年在上海瑞金医院、2013年在广东省汕头国际眼科中心、2013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在北大人民医院学习或进修……

正在手术的次旦央吉

回院后,次旦央吉克服经验、设备不足等种种困难,与国内外顶级专家共同在西藏自治区实现了一台台从未有过的手术:2007年的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和斜视矫正术、2012年的角膜全层移植术、2014年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和玻璃体切除手术、2017年的眼底激光术.....使西藏眼科手术开展项目基本与内地一流眼科医院无差别,广大的农牧民基本可以实现看眼病不出藏!

五年前,次旦央吉被西藏医药大学聘请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位眼科研究生导师,于是,她又积极开展教学及基础科研工作,目前培养出的两名研究生和多名专科护士,已经能够胜任专业技术工作。

除此以外,次旦央吉还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基层医生的培养上。自2000年至今,她坚持下乡组织乡村医师培训班,培训乡村医生1300多人,2000年她与藏医院翻译老师郎杰共同翻译了《发展中国家的眼保健》,2001年正式出版,这是西藏地区的首本藏文版的现代医学的眼科书,为西藏的基层眼科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的下一步目标是,市级甚至县级医院也能承担白内障手术。

既是医者,也是坚持创新的科研工作者和育人不倦的教育者,次旦央吉在推进藏医药现代化、推进西藏现代眼科发展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次旦央吉表示,“最美科技工作者”这份荣誉应该属于所有无私奉献、锐意进取的西藏科技工作者。她说,正是所有西藏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探讨和努力,挖掘藏医药精华,与现代医疗技术协作、融合,才能为广大藏区百姓架起从黑暗到光明的桥梁。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科技传播中心供稿

相关新闻
关闭